刑事责任年龄最新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年龄)

2021-10-020

刑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被期待发挥两种功能。第一,惩罚犯罪,保护国家、社会和国民的利益,维持社会秩序。第二,保障人权,只有在采取其他规制手段尚显不足的情况下才考虑适用刑法,并且对何种行为构成犯罪、应受何种惩罚作出明确的、正义的规定。

刑法的这两种功能之间存在冲突,强调惩罚犯罪、维持秩序,就会限制个人权利范围,强调保障人权,就会限制处罚范围,刑事立法就是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的艺术。

刑法中关于年龄的规定,就体现出对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两者的平衡。

一、对行为人实施的以特定年龄群体为对象的行为,《刑法》通过规定为犯罪、降低入罪标准、施加更重刑罚等方式,更好地保护该群体的利益,发挥惩罚犯罪、维持秩序的功能

人的认识和意志受年龄制约,随着年龄增大,个人意识才逐渐成熟。年龄较小的群体,防卫意识、对行为性质的理解能力都未成熟,针对这些群体实施的行为,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往往更大,因此刑法通过将某些行为规定为犯罪、降低某些罪的入罪标准、对某些行为规定更重的法定刑罚等方式,加大对相关行为的处罚,更好地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一)将一些行为规定为犯罪

1.不满14周岁的人为儿童,刑法将针对儿童实施的一些行为规定为犯罪

2.保护特定年龄女性的身心健康,刑法将针对特定年龄女性实施的一些行为规定为性犯罪

3.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刑法将针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一些行为规定为犯罪

(二)对一些行为降低入罪门槛

(三)对一些行为规定更重的法定刑

二、对特定年龄群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刑法》通过规定不承担刑事责任、仅对部分行为承担刑事责任、施加更轻的刑罚等方式,限缩刑事规制的范围,发挥保障人权的功能

犯罪是人的有意识和有意志的行为,而人的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是受年龄制约的。婴儿和年龄幼小的儿童,缺乏成熟的辨认是非和自我控制的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这种能力逐步具有。刑法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一定要规定一个年龄,即行为人具有成熟的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需要对自己的行为独立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这就是刑法上“刑事责任年龄”的概念。这个年龄规定为多大为宜,各国往往是结合社会发展状况、历史文化传统、刑事政策等因素来确定。

未成年人的身体、心理都处于发展过程中,思想和行为不像成年人那样成熟、稳重,可塑性仍然很大,故刑法从惩罚为主、教育为辅的刑事政策处罚,对未成年人犯罪作出从宽处理的规定。

刑法通过关于刑事责任年龄、死刑限制适用、未成年人保护等条款的规定,限制刑罚适用范围,发挥刑法保障人权的功能。

(一)规定刑事责任年龄,限制刑罚适用

我国将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绝对无刑事责任、相对有刑事责任、完全有刑事责任三个时期。

1.行为人不满12周岁,属于绝对无刑事责任时期,他们实施的任何行为都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2021年《刑法修正案十一》施行之前,《刑法》规定的完全无刑事责任年龄时期是不满14周岁。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的意识和意志都日趋早熟,且近些年不时有14周岁以下儿童杀人、强奸等事件发生,还有一些其他严重暴力犯罪的案件,降低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的呼声很高。有鉴于此,《刑法修正案十一》将绝对无刑事责任年龄调低至12周岁。对于不满12周岁的行为人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2.行为人已满12周岁不满16周岁,属于相对有刑事责任时期,仅需对部分严重犯罪承担刑事责任

相对有刑事责任时期,又细分为两个阶段:

3.行为人已满16周岁,属于完全刑事责任年龄,对所有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二)对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作出从宽处理或者特殊保护的规定

(三)对已满75周岁的人,作出有条件从宽处理的规定

免责声明:
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来宝平台无关,请读者仅做参考,如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请向我们举报,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举报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