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力创服务中小企业:珠宝之都背后的金融推手

2022-03-130

作为深圳传统行业成功转型升级的样板,黄金珠宝行业近几年书写了这样一段传奇:连续七八年保持年均3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全行业每年资金流量高达2000—3000亿元,原料采购量占全国总量的七成以上,年生产总值接近千亿元。现在,深圳是全国最大的黄金珠宝生产加工基地与贸易集散地,是享誉国内外的“珠宝之都”。

探寻这段传奇的来龙去脉,不难发现行业成长背后强有力的金融推手。通过信贷模式、产品开发和服务理念的全面创新,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体的黄金珠宝行业持续不断地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的滋养,企业规模从小到大,品牌影响力从无到有,行业成员从少到多。与此相适应的是,我市多家银行目前已在水贝、田贝等产业集聚地段,“派驻”了十多家“珠宝特色支行”,全力以赴为产业链上的各类企业提供贴身个性化服务。据不完全统计,深圳银行业对珠宝行业的融资余额已接近200亿元。

正如业界专家所言,黄金珠宝业是深圳数一数二的“资金密集型”行业,没有银行支持,何来行业的做大做强?何来深圳“珠宝之都”的地位?

珠宝行业银企之间的“无缝对接”,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提供了一个颇具启示性的“深圳样本”。

银行及时贷款缓解“原料之渴”

“有多少钱,做多大生意。”在深圳市永基泰珠宝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崇洲眼中,这个在珠宝行业内流行很多年的观念已成为历史。1998年,郑崇洲从潮汕老家来深圳创业,当时员工不过十几人,他也认为这个行业是“小本买卖”。而现在,公司已发展到200多人,在业内小有名气,自营黄金、K金品牌正在全国铺开。

深圳珠宝行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融资史,而融资量曲线和原材料价格变化保持高度一致。老板们都还记得,2000年之前,1000多万元能买回100公斤黄金,现在却要3000多万元,仅原材料成本就上涨约3倍。郑崇洲说,过去10多年,原料成本一直在涨,自有资金“隔三岔五”告罄,老板时常大声“叫渴”。

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金价蹿上高位。原本很少和银行打交道的郑崇洲找到了民生银行,没想到信贷人员如此“爽快”,审批速度更让他吃惊。“百万融资,很快下来,解了燃眉之急。”此后,原在融资上很“保守”的郑崇洲认识到,企业要做强,必须改变观念从银行“借力”。

郑崇洲的融资经历,只是深圳珠宝业数千企业家的一个缩影。

深圳中行翠竹北支行行长高明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小型客户信贷中心的主任,他打交道最多的就是黄金珠宝行业大大小小的老板们。“在2002年10月上海黄金交易所成立前,黄金珠宝属于专供商品,民营企业根本无缘涉足,等市场准入放开后,没有几家企业的实力能够达到银行的贷款标准。”他回顾说,直到2005年,对这一行业的银行授信还几近空白。

但银行对行业“做足功课”后,却发现其中暗藏着“富矿”。高明说,中行对行业进行了长达两年多的深入追踪和调研,发现这一行业作为市政府大力扶持的六大传统产业,具有行业聚集度非常高、成长速度快、资金结算量巨大等特性,对银行信贷资金和金融服务有着天然的依赖性。

最初的破冰之举是由深圳建行完成的。2006年初,该行首创“联贷联保”模式,为6家行业龙头企业提供了1.2亿贷款,开深圳银行界对行业大规模贷款先河。联贷联保模式是要求授信企业自愿组成一个互助小组,小组成员协商借款金额,联合向银行申请授信,联合对贷款提供担保,每名成员均对小组授信承担连带担保责任。联贷联保模式通过横向约束解决了银行和小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用多种措施来覆盖风险,从而使该模式更具实际操作性。这一创新模式当年便获得了深圳市金融创新奖。

此后,深圳各银行对黄金珠宝行业的授信和服务力度不断增强,保守估计融资余额已接近200亿元。深圳建行、深圳工行、深圳中行的贷款投放量高居前三位,多家股份制商行也积极跟进。

创新风生水起中小企业乐享其成

“这是个稳当的行业。”水贝商圈另外一位珠宝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对制造业、加工业来说,最怕就是不断积压的库存,服装、皮革、五金概莫能外,但珠宝却是例外。“库存会升值,这是银行乐于贷款的因素之一。”

但良好的企业成长性和理想的业务创新空间更是银行“乐贷”的深层次动因。“我们这几年对黄金珠宝行业的业务创新做得是风生水起,得心应手。”深圳建行有关负责人谈及此处,如数家珍,“新产品年年都有,没有中断过。从联贷联保、会员制担保公司、货押融金、金财宝、金元宝,到库存黄金浮动抵押、个人存单质押黄金租借业务等等,个个贴近企业需求。行业中28家中国名牌企业,有23家与我行有过信贷合作。”目前,深圳建行是同业中产品线最全的银行,到去年底,该行在黄金珠宝行业的授信余额超过70亿,黄金租借余额为7200公斤,约占行业信贷市场份额的一半,在同业中始终保持领跑地位。深圳中行则特地为黄金珠宝企业编制了《授信作业手册》、《授信审批辅助模型》,有效地简化了贷款流程,建立起标准化的审批模式,使黄金珠宝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对能否取得贷款、能得到多少贷款做到心中有数。有成熟的贷款模式,有标准化的操作流程,这是银行信贷得以持续深化的基础保障。

联保、互保等颇具行业特色的信用创新模式,如今已成为各行的“常规”动作。深圳建行以“互保金”贷款方式,在短短三年时间就对行业内10个龙头企业发放贷款14.1亿。工行深圳分行中小企业金融部总经理陈银彬介绍,该行积极推动的“集群融资”,就是企业可由行业协会推荐,实行企业之间互保或联保,通过这种创新方式将企业信用和集群信用进行了有效整合。同时,该行还在技术上采取多种方式加快审批和放款,为企业有效降低融资成本。

目前,深圳建行、中行、工行、民生等已在珠宝企业聚集的区域设立了为数不少的“特色支行”,光大深圳分行更计划要在现有2家珠宝支行的基础上扩充到10家。

风险控制更有效,利息相对其他行业也有所降低。有珠宝企业老板透露,通过金融创新,贷款更“安全”,银行利率比其他制造业低1个点也成为可能。

银行将“一帮到底”助行业创品牌

银行资金源源注入,推动深圳黄金珠宝产业乘势而起。以水贝黄金珠宝商圈为例,其稳居中国珠宝业最重要集聚地的位置,也是亚洲最大黄金珠宝批发市场,拥有全国珠宝市场约70%的供应能力,并已形成设计、生产、加工、展示、检测、批发的完善产业链,有企业约2100家。

行业在成长,银行服务也要“与势俱进”。“我们发现行业中有相当数量的企业虽然在规模上属于中小型,但却在素金、镶嵌、彩宝、钻石、翡翠、珍珠等细分行业中有鲜明特色,应该得到资金的直接扶持。”深圳建行因此推动11家行业龙头企业成立了中金创展担保公司,把授信的目标客户群扩大到中小珠宝企业,迄今已为行业中近百家珠宝企业提供了融资担保,在建行担保金额已超19亿元,每户担保金额从500万—3500万不等,银行的每分钱贷款都真实地支持到实体经济。中金创展公司管理规范,风控极有特色,公司担保的贷款迄今无一笔逾期及不良,成为深圳运作最成功的会员制专业担保公司。尝到细分市场甜头的深圳建行去年进一步推动10家行业龙头企业成立了中缅翡翠交易公司,专门从事翡翠原石交易。公司荟萃了海内外翡翠行业的精英,并得到中国珠宝玉石协会的大力支持,目前已从建行获得8亿授信额度,成为缅甸玉石公盘最活跃的参与者。

行业规模做大,必然产生对自主品牌的渴望。业内专家称,目前该行业约有2200个自主品牌在逐渐成长,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最大亮点。

“今后,中国最好的珠宝品牌一定是深圳制造。”不少接受记者采访的珠宝业人士都表示,经过近10年的大发展,深圳珠宝行业的品牌意识已有“质变”。之前,品牌建设费用非常低,而目前,一些龙头企业光推广费用就占总成本的20%。

做品牌,铺渠道,资金需求量更大。“很多客户从小企业变成大企业,然后又开始做品牌。”陈银彬表示,把企业一批批培养“大”,然后对其“跟踪”扶持,这是银行培养忠诚客户的最佳方式。陈银彬还表示,培育具有品牌优势的企业一直是该行目标,企业做大还会考虑上市,银行更会积极支持。“产业升级了,银行的服务当然也会升级,”高明说,中行琢磨得最多的是企业最需要什么服务,比如今年国际金价“上窜下跳”,企业资金需求忽而急速放大,中行就为企业提供“旺季贷款”、“黄金租赁+远期”等独家业务,计划中的黄金信托、黄金中小企业集合债等,都是贴近企业的“专供”产品。水贝片区企业现货黄金使用量越来越大,有时一个大品牌一次就要提货一吨之多,深圳中行干脆取得金交所批准,斥巨资在这里设立了一家金库,确保企业安全、及时地提金用金。

在采访中,多家银行人士都对记者表示,珠宝业已成“深圳品牌”之一,大家都将珠宝行业视为“长线产业”。下一步,银行对珠宝企业的品牌之路将“一帮到底”。

免责声明:
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来宝平台无关,请读者仅做参考,如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请向我们举报,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举报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