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废整合整体质量隧道进水威胁

2021-08-175

增设排水盲沟对隧道拱部漏水较为集中、长年漏水的处所采用增设排水盲沟、沉淀池的方法进行整治。以拱顶为中心线确定增设盲沟的侧别,使盲沟位于漏水较为集中的一侧。具体做法是:先用砼切割机及风镐在隧道衬砌内由下至上开凿外口宽10cm、内口宽15cm、深10cm的燕尾型排水槽;边墙2.5米以下的施工在做好各项安全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利用列车间隔进行施工;拱部施工在供电“天窗”封锁点内利用供电升降轨道车进行作业,如无供电升降轨道车,可在轨道平板拖车上搭设拱部作业平台施工;用风钻(凿岩机)在燕尾槽中部间隔0.5米用凿岩机凿设Φ28mm的集水孔眼,孔深约0.5-1.0米,垂直于排水槽;然后用钢丝刷及高压水枪将槽内清洗干净,再扣上Φ100mm的半园型塑料排水管,排水管每隔1米用钢弹片及膨胀螺栓进行固定,半园型塑料排水管用内径85mm的PPR给水管制作;然后在槽内填筑C20细石混凝土,并与既有衬砌表面平齐。新增设的暗管顺接入既有侧沟内,如在远离侧沟一侧,在边墙底部制作沉淀池,用Φ85mmPPR给水管紧贴铺底将沉淀池内积水引入既有侧沟内。

增设引水孔眼对拱顶漏水眼较多且分散,边墙大面积渗漏水的处所,采用增设引水孔眼降低衬砌外侧水位的方法进行整治。首先在起拱线2米以下的边墙上用凿岩机间隔0.25米增设一排Φ35mm的引水孔眼,孔深约0.5-1.0米,垂直于边墙。引水孔眼与水平面夹角5-10度,呈底高口低状。如滴水量仍较大,可再增设一排引水孔眼,与上排引水孔眼相错,垂直距离0.4米。

封堵裂缝及漏水眼对拱顶裂缝处漏水、滴水眼较多且分散,在增设引水孔眼后漏水量无明显减少的情况下采取堵漏。堵漏前应首先增设排水盲沟。因为对漏水处进行封堵会抬高围岩外侧地下水水位,会影响围岩及衬砌的稳定,而且堵漏后往往会在其它地段衬砌产生新的漏水眼,所以在堵漏前应先增设排水盲沟,引出围岩内地下水,再对漏水眼及拱顶裂缝进行封堵。具体做法是:先在漏水眼处用风镐凿一个边长约5cm的立方槽口,然后用钢丝刷及高压水枪将槽内清理干净;取适量立止水用清水进行拌和,如气温较低用温水拌和,每次拌和量为堵一处的用料;将立止水拌成腻子状并待其发热后将其填入槽内,并用双手将其堵住保持约3-5分钟直至立止水变硬;对衬砌漏水裂缝封堵,先沿漏水裂缝用风镐凿一个宽约5cm,深5cm的矩形槽,再用立止水进行封堵。该施工应在供电“天窗”封锁点内利用供电升降轨道车(作业平台车)进行作业。

免责声明:
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来宝平台无关,请读者仅做参考,如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请向我们举报,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举报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