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士人张孝基(厚德录许昌士人张孝基翻译)

2022-05-160

文/徐长才
一个人接受了别人的重托,能够不折不扣地完成所托重的事情,不负托者心愿,这个人必定是具有美德,值得别人信任之人。
张孝基是北宋时期河南许昌地区的一个读书人。他的妻子是同乡一家富豪的女儿。这个富豪只有一个爱子,由于其子不肖,富豪一气之下就把他逐出家门,让他过着行乞的日子。富豪临死前把自己的财产全部托付给了女婿张孝基,他的丧事也由张孝基料理。后来,张孝基出了趟远门,在路上碰见了做了乞丐的富豪之子,动了恻隐之心,于是问他:“你会干浇灌菜园的活吗?”富豪之子忙答:“如果让我浇灌菜园,凭借这种劳动解决我的生活,我就太幸运了!”就这样,张孝基就把他带回家中,叫他专管浇灌菜园的事。时间一长,富豪之子能自食其力了。张孝基又问他:“你能管理仓库吗?”答曰:“得到浇灌菜园的工作,已使我喜出望外了,更何况让我管仓库呢?那就使我更感到太幸运了!”张孝基就马上派他管仓库。富豪之子表现得很出色,既勤劳又谨慎,没有犯下什么过错。张孝基在通过长时间对富豪之子仔细考察后,知道他能改过自新,不再犯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毛病了。在这种情况下,张孝基就坚定地把岳父托付给自己的财产毫无保留地归还给了他的儿子。

张孝基接受了岳父托付的大量财产,毫无据为己有之心,其人品是很高尚的。但他也不轻易就把财产给岳父不肖之子,而是对这个不肖之子进行一番磨练和长期的仔细考察,在确定了他具有守业之德与能力后,才把财产毫无保留地归还给他,又足见张孝基是个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
无独有偶。山西上官村的先贤王文宇也是个不负重托之人。他是清朝人,当年他在河北保定经商,结识一位商界朋友。朋友染病卧床不起,临死前交给王文宇800两白银,由他处置,也把自己的一个幼子托付给他。王文宇不负朋友的生前之愿,把孤儿抚养成人。当朋友儿子经养育能独立生活与经商时,王文宇就把800两银子全部奉还给了他。王文宇如此诚信、慷慨待人,义务抚养朋友孩子,他是个有美德之人,更是个把别人的托付看作跟自己生命一样重要的人。若不然,他就做不到如此之好。
方志敏在上饶集中营中,费尽心血、秘密地写成了一部书稿,叫《可爱的中国》。他把它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怎样才能让它面世、益于千秋呢?他苦苦思索着。他想到了远在上海的鲁迅。他虽与鲁迅从未谋面过,但他从读鲁迅的几篇文章中,深感鲁迅是值得自己信赖的人。于是,方志敏把书稿悄悄交给了自己早已做好了思想工作的獄卒,让他把书稿务必送给鲁迅。鲁迅接到书稿后,如获至宝。他对妻子许广平说:“我与方志敏素昧平生,他竟然这样信任我,把如同命一样贵重的书稿交付于我。我一定坚守信义,让此书问世,给千秋万代带来教益。”不久,鲁迅想方设法把它交给了上海地下党,让他们派人把书稿送给了在延安的党中央。解放后,《可爱的中国》出版,成为革命教育和爱国教育的好教材。鲁迅在不负重托方面,在道德高尚方面堪为楷模。

人生在世,总会遇到别人对你有所重托,你就应该不负重托。不负重托,既能检验你有无美德、有无信誉,也能彰显你的美德,更能把你重信誉的形象树立起来。有了重托,真的就不能辜负,真的就应该竭尽全力地把重托的任务完成好。一个人的品格和人生的美丽之花是在不负重托中绽放出来的。

免责声明:
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来宝平台无关,请读者仅做参考,如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请向我们举报,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举报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