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露个人信息罪量刑标准(侵犯公民隐私罪的立案标准)

2021-07-111

 

日常生活中,这样的场景你也许不陌生:孩子刚出生,手机里推销奶粉的、推荐月嫂育儿嫂、早教班的信息就来了;买了一次保险,就会接到多家保险公司回馈老客户的邀请;比这些更令人深恶痛绝的还有电信诈骗、绑架勒索等更为严重的犯罪。那么泄露个人信息如何判刑,法律怎么规定的?

网友咨询:

泄露个人信息如何判刑,法律怎么规定的?

广东商达律师事务所杨维松律师解答:

泄露个人信息的判刑:《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广东商达律师事务所杨维松律师解析:

个人信息的泄露可能会产生如下后果:

1.骚扰不断,主要包括电话推销、上门推销,尤以办理贷款、保险、房屋买卖者居多,即使将该电话举报,也仅仅是手机设置或其他形式的提示,并不足以一“黑”永逸。

2.诈骗者居多,如“恭喜您,获得了某某奖品,需要您预先支付XX元,提供个人账户”,“我是某某市公安局某某派出所,因你涉嫌某某事,需要支付某某钱”等等,甚至微信中诈骗者将朋友的微信头像和朋友圈进行复制,扰乱视线进行诈骗,在一些财务制度不健全的企业中被骗者甚多。

3.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诈骗、网贷等。

4.朋友利用你的个人信息进行贷款或办理信用卡需谨慎。

5.慎重直接将银行卡或信用卡借给朋友,如亲朋好友之间借款,建议签订借款合同。

提醒大家不要认为自己的个人信息不值钱,那是因为我们在守法,在违法者的眼中,这些都是获取非法利益的工具。保护个人信息,谨防上当受骗,慎重卡片出借,防范法律风险。

杨维松律师,资深律师,前国家一级法官,法律硕士。律所总监。知名刑辩、婚姻家事、工伤人损、公司法务专家。1989年起历任检察官、律师、法官。现为专职律师。《民主与法制》杂志特约记者。学术成果法学论文200余篇。

免责声明:
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来宝平台无关,请读者仅做参考,如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请向我们举报,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举报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