缇萦救父文言文翻译(缇萦救父的故事的启示)原文注释译文历史故事出处

2021-03-044

原文

文帝四年中,人上书言意①,以刑罪当传②,西之③长安。意有五女,随而泣。意怒,骂曰:“生子不生男,缓急④无可使者!”

于是⑤少女缇萦伤父之言,乃随父西。上书曰:“妾⑥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妾愿入身为官婢⑦,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

书闻,上悲其意,此岁即除肉刑法。

注释

  1. 意:指淳于意,复姓淳于,名意。
  2. 传:专车押送。
  3. 之:往,到。
  4. 缓急:偏义复词,指危急。
  5. 于是:当时。
  6. 妾:古时妇女自称的谦词。
  7. 官婢:古时因罪没入官府作奴婢的女子。

译文

汉文帝四年,有人上书朝廷告发淳于意,按照刑法要用囚车押送,向西送到长安。淳于意有5个女儿,跟在囚车后面哭泣。淳于意生气了,骂道:“生女儿不生儿子,遇到危急没有可用的人!”

当时最小的女儿缇萦听了父亲的话很伤心,就跟随父亲西行。到了长安,给朝廷上书说:“我的父亲担任官吏,齐地的人都说他廉洁公平,如今犯法要受到刑罚。我非常痛心被处死的人不能复生,而受刑致残的人不能再长出新的肢体,即使想改过自新,也无路可走。我情愿做官府中的奴婢,来抵消父亲要受的刑罚,让他能够改过自新。”

汉文帝看了缇萦的上书,怜悯她的心意,在这一年废除了肉刑。

历史故事

淳于意是古代著名的医生,潜心研习黄帝、扁鹊的医书,医术精湛,被人们称为神医。因他曾任太仓令,所以又被称为仓公。

由于他医术高明,很多达官贵人都想聘请他为府上的医师,但都被拒绝,因此淳于意得罪了许多人。

后来,有权势的人告发淳于意,说他借医欺人,漠视生命。地方官吏判他有罪,处以肉刑。

因淳于意曾经为官,按照当时刑法规定,必须押送至长安去行刑。接下来就有了缇萦上书救父的故事。

淳于缇萦的上书,在中国法制史上影响深远。正是从此开始,贻害无穷的肉刑制度逐步被废,拉开了中国刑制改革的序幕,成为野蛮刑制向文明刑制转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那什么是肉刑呢?肉刑制度起源于“杀人者死,伤人者创”的原始同态复仇论,在夏商周成为国家常刑,一直延续到汉朝。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免责声明:
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来宝平台无关,请读者仅做参考,如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请向我们举报,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举报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