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1000亿砸入研发,长城发起「车海战术」

2021-04-251

来源:长城汽车

作者 | 秦章勇

编辑 | 李欢欢

以蔚小理为代表的第一批新势力车企已经渐成规模,百度、小米等造车后浪又相继入场,汽车行业在巨变中进入鏖战前夜。

这令传统车企们倍感压力。2020年,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公开信中反思,长城汽车如何挺过明年?经过一年的思索,长城似乎找到了答案。

“未来五年是汽车产业格局重塑的关键五年,是中国汽车领跑新赛道的唯一一次机会。”6月28日,魏建军在长城汽车2025战略发布会暨第8届科技节开幕式上表示。他明确了长城向科技出行公司转型的思路——全球大布局、研发大投入、企业大变革和用户大运营。

在此战略下,长城制定了新的目标:2025年,全球年销量达到400万辆,其中80%将是新能源汽车,营业收入超6000亿元,并计划于2045年全面实现碳中和。

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长城全年累计销量超111万辆,同比增长4.8%。要达到400万辆年销量,意味着五年内平均每年需要增长约57万辆销量,今年增幅超50%。如果以去年数据为参考,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长城的底气来自哪里?

“新势力不会一直是新势力,传统车企也可以不传统。”长城汽车轮值总裁孟祥军似乎在回答这个问题。

5年1000亿砸向研发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的计划,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将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如果按照2020年汽车销量2531.1万辆估算,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将超过500万辆。根据长城发布的战略目标,2025年长城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要达到320万辆。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中国新能源车总销量的60%。

来源:未来汽车日报

对于眼下的长城汽车来说,不可谓不激进。
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虽然在不断提升,但这个赛道也挤满了出色的对手。五菱宏光MINI EV凭借高性价的优势,销量一骑绝尘,特斯拉、蔚来在中高端市场逐渐站稳脚跟。如果仅凭欧拉品牌,长城恐怕很难达到超300万辆的年销量目标。

为了完成任务,长城不惜砸重金投入。魏建军在发布会上表示,未来5年长城汽车累计研发投入将达到1000亿元,用于纯电动、氢能、混动等新能源领域。

5年1000亿,在汽车圈绝对属于大手笔。豪言“亏得起”的雷军,未来10年将拿出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46亿元)造车。戴姆勒集团为新能源领域规划的研发投入为5年1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69亿元)。

来源:未来汽车日报

与此同时,到2023年,长城在全球范围的研发团队将达到3万人(软件开发人才1万人),等于在现有的1.5万人基础上翻一番。
重金与人才密集投入之下,长城的研发效率将再上一个台阶。事实上,长城的研发效率在业内已经属于中上水平。孟祥军在发布会上透露,长城汽车的研发周期最快为11个月,相比大多数品牌缩短一半以上。2021年,长城汽车将推出10多款新产品,2023年达到60余款,实现年产销280万辆。

广招贤良之余,长城也在挖空心思留住人才。

去年和今年长城汽车实施了两期股权激励计划,累计授予对象超过1.2万人,覆盖了50%的核心员工。魏建军表示,未来长城汽车还将滚动实施广覆盖的股权激励模式,将覆盖到100%的价值员工,将“打工者”向“合伙人”转变。

长城还效仿华为,调整组织架构,设置了轮值总裁一职。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MKT与销售服务部总裁迟林春透露,利用午饭时间便可完成向长城高管汇报,“长城汽车内部的工作氛围和华为非常像,也非常高效”。

50余款车型发起“车海战术”

为了实现2045碳中和计划,长城汽车确立了包括纯电动、氢能、混动三种线路并举的发展策略。

来源:长城汽车

不久前,长城汽车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沙龙智行明确了发展氢能乘用车的目标。沙龙智行CEO文飞在内部信中表示,要成为第一个将氢能战略落地,实现全品类氢能乘用车量产的品牌。按计划,长城汽车2023年推出首款全尺寸氢燃料燃料电池电池轿车,长城集团旗下的未势能源,将构建“制氢-储氢-运氢-加氢-应用”一体化的产业链生态,到2025年实现全球氢能市场占有率前三。
混动领域,长城汽车将推出拿铁、玛奇朵、赤兔、哈弗XY等混合动力车型,和基于纵置P2混动架构打造的3.0GDIT+9AT动力组合,应用于坦克平台。2023年发布第二代“柠檬混动DHT”,并推出热效率45%+的混动专用发动机。

多线策略也体现在电池技术路线方面。与比亚迪下大力气研发磷酸铁锂电池不同,长城汽车按照续航和性能的高低,发展多种电池路线,比如磷酸铁锂电池主打入门级及运营版车型,中长续航版本车型主要采用高性价比无钴电池,高端性能车型采用长薄化叠片工艺电芯。

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固然可以规避风险,但也存在不少弊端。

“在电池领域,长城把摊子铺得太大。”一位业内人士向未来汽车日报(ID:auto-time)分析,什么都想做,反而会消耗过多运营成本。

这样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不只是电池,目前长城同时运营包括哈弗、长城皮卡、WEY、坦克、欧拉、沙龙智行等多个独立子品牌,每个品牌都需要一个专属的团队去运营,如此庞大的品牌体系意味着高昂的运营成本。

不过这些对于魏建军来说,似乎不是问题。“经过多年实践,我们认为用户的消费选择是以品类来思考。”长城汽车将持续进行品类创新,以品类领先打造品类品牌。

来源:长城汽车

也就是说,接下来长城汽车仍将在汽车细分市场持续布局。按计划,2022年长城汽车将推出沙龙智行的首款产品;2023年,欧拉实现新能源细分市场第一,全球销量超过100万辆。2025年前,长城全体系将推出50余款新能源车型。
利用“车海战术”进行“饱和式”攻击,能奏效吗?

请关注未来汽车日报(ID:auto-time)

免责声明:
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来宝平台无关,请读者仅做参考,如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请向我们举报,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举报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