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卖场节日促销常态化 消费者如何识别“假促销”

2021-06-010
在促销常态化的今天,家居品牌也乐于抓住每次机会,刷新在消费者心中的“存在感”。又到了节假日,“端午+六一”双节的碰撞,让家居卖场有更多由头举行促销活动。假日促销已经成为家居零售行业的常态,不同于其他行业,周末、假日才是家居品牌“卖货”的黄金期,假日促销的目的不仅是品牌提供优惠,更是品牌力求关注和吸引力的重要方式。

假日促销常态化

家具建材是耐用消费品,消费者都喜欢去卖场走走、看看,多方比较之后再下单。因此,一般在周末、节假日,家居消费才会集中释放。近两年来,在“不促不销”的环境下,营销活动成为商家每逢假日的必备项目,不仅是吸引消费者进店、推行优惠政策的手段,也成为提示消费者不要“遗忘”自己的方法。

吉星德亿家居广场总经理殷玉新表示:“客流量即‘人气’,是衡量家居流通企业发展水平的指标,逢节假日搞活动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在大家齐促销的环境氛围下,商场、商户都希望在消费季做出一些活动,发出自己的声音。消费者需求不同,目前行业里也出现了多种营销方式。家具建材非快消品,一般消费者对市场上的品牌认识得不多,商家也寄希望于营销活动刺激消费者感官,吸引其进店消费。”

随着房地产行业市场的交易乏力,家居市场的“淡”给了商户进行假日营销的更多理由。北京家居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晨认为,端午节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销售旺季,可能并不是市场营销拐点,但这并不妨碍商户和消费者的“营销热情”。在促销常态化的市场上,“不促销”反而成为非正常现象,商家乐于抓住每个机会,刷新在消费者心中的“存在感”。

商家不敢再玩“假促销”

家居行业的营销手段与其他流通行业类似,品牌根据不同定位、自身实际情况和消费者需求来确定营销方案。一般来说,直接打折是最为基本的方式,此外还有“满额减”、“预存多倍变现”等形式;文化主题营销也成为家居业流行的营销方式,通过知识讲座、文化竞赛等方式吸引消费者参与、互动,在家具消费时获取乐趣和家居消费常识;咨询了解等方式更体现品牌和卖场的公益、服务性质,为消费者提供专业的家居知识服务;此外,送礼品、抽奖品也是卖场和品牌必备的营销方式,是提升卖场客流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卡萨迪尼总经理杨振华表示:“营销方式虽然多,但行业里常用的也就那么几种,家居品牌要奉行‘双品牌’策略,一方面需要这些营销手段吸引新顾客,另一方面,推行营销的同时也要做好已购物消费者的服务工作,只有形成口碑,才是成功的营销。”

殷玉新表示,虽然营销手段各有千秋,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商家还是“真金白银”促销,以往“涨价后再打折”、“做文字游戏”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情况并不多见了。他表示:“现在消费者消费更为理性,也学会了比较,商家如果欺骗很容易被识别,消费者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最适合的营销方式。”

声音:

端午之后再等“十一”

●刘洋,城外诚家居广场副总经理

端午节是上半年传统营销季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过了端午节,家居市场的“淡季”开始慢慢到来,例如城外诚就计划在端午节之后进行今年的第一场爆破营销。今年又逢儿童节,一些儿童家具品牌也增加了促销力度,我认为这将创下五一之后的小高峰。今年的市场环境相比去年淡一些,人流量、签单量都没有去年同期好,市场也期待端午节能够带动起消费热情,在此之后,大规模的假日营销可能要等到十一了。

联盟营销互相借力

●田亚珍,居然之家金源店总经理

端午期间居然之家金源店将举行“5·31居然联盟全城惠战”活动,现在入驻居然之家的工厂直营店将近一半,居然之家实行明码实价,从价格上说,大规模的折扣已经不太可能,降5个或10个点已经接近底价。品牌联盟参与的品牌基本涵括了多种产品品类,每个品类里代表品牌参与,参与者互相借助客户资源,将品牌联盟优势发挥到最大,又依托居然之家的服务体系和品牌影响力,让消费者售后服务无忧,这是一个共赢的策略。

传统打折直抵内心

对于许多消费者来说,直接打折是最简便、最快速的方式之一,因此也最喜欢该种促销方式。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优惠度:★★★★★

优惠力度取决于打折力度,一般来说,家具、建材等大件产品打折力度不会低于九折,省钱效果立竿见影。

吸引力:★★★★★

在短时间内提升销量的法宝之一,尤其适合节假日使用。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产生效果快,是对消费者冲击最大、也最有效的方法。

适合人群:对于打折品牌和产品比较了解,在打折之前已经知道原价,打折确实带来优惠的人群;对于打折产品比较满意,苦于价格较高一直未出手人群。

打折是“重头戏”

“老板,算便宜一点!”生意买卖,讨价还价,“算便宜点”是打折的最简单诠释,打折也是商家众多促销形式中的最基本形式。送礼品、返券、抽奖的基本思想,就是让消费者感觉“物超所值”,打折就是最简单、最直接、最快捷的方式。

每逢促销季,打折成为每个商家必用法宝之一,无论促销形式再多、再新颖,打折永远是“重头戏”,也最能看出商家让利的“诚意”。吉星德亿家居广场总经理殷玉新告诉记者:“在众多的促销形式中,打折来得最为直接,也最有吸引力,它是在原价不变的基础上直接降低价格,无论在哪个行业都普遍受欢迎。”

家居产品属于大件消费,消费者一方面需要产品质量、服务过关,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另一方面,希望在价格上享受优惠,追求最高的性价比。相对来说,本身质量好、服务好的产品,打折更具有吸引力;大件、成套家具产品如果给出折扣,更能吸引消费者眼球。消费者对于打折这种形式买账,说明确实给予消费者实惠,觉得“物超所值”,打折之后相比原价确实得到实惠。这就要求商家在原价上不能做手脚,涨价再打折、特价产品本身有瑕疵这些手段并非真正的折扣,即使打出“折扣”的幌子,消费者选购时,也会在质量、做工、服务等基础上再考虑价格,性价比不高,也不能算真正的折扣。

打折比以前更理性

商家不可能做赔本的买卖,相对以前硝烟弥漫的“价格战”,现在的折扣营销更为理性。居然之家经营管理部经理王宁宁表示:“折扣如果过于频繁、产品过于低价,反而对品牌形象有损,搅乱了市场定价的规则,对于消费者来说,也不能正确判断产品的真正价值,因此,大品牌对于打折策略是非常谨慎的。”

利润是保证商家研发新品、保证售后服务的基础,以牺牲利润追求一时签单率的做法并不可取。业内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从近两年的市场营销活动可以看出,除了新店开业、回笼资金等特殊目的,大品牌很少进行大规模折扣活动,打折促销对于消费者来说“可遇不可求”。因此,消费者在看到“打折”字样的时候,一定要在原价、品牌知名度、质量、服务等基础上综合比较,不要一味追求“低价”,要注意“性价比”,寻求时机,买到心仪的产品。

北京装修网提醒:警惕文字游戏

打折、特价有时被商家当作吸引顾客进店的诱饵。一些地板、瓷砖的单价很便宜,但是对购买数量做出限制,每个消费者只享有几个平方米的价格优惠,超出部分还是要按照市场价销售,这样宣称并不实在;有些产品打折原因是设计过时、工艺落后、存在瑕疵甚至是压库存的滞销品。

消费者购买特价商品时,一定要多向导购问几个“为什么”,弄清楚做特价的真正原因,再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

防范先涨价再打折

并非只要标注“打折”就是真的打折,在一些商场里,常年标注的价格并非实价,即使“打折”,也可能并不比平时价格实惠。消费者在购买时,不应只看定价,而要比较该品牌平时的实际卖价,才能知道真正的打折幅度。

此外,有的商家喜欢用“折扣套餐”的形式吸引消费者,推出一两款套餐或者一两件特价商品,并非“全场打折”,这是商家吸引消费者进店的一种手段,消费者要仔细辨别,不要贸然前往,以免浪费时间。

免责声明:
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来宝平台无关,请读者仅做参考,如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请向我们举报,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举报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