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锻炼孩子做家务

2021-07-043

哈佛大学学者曾做过一项调查研究: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那么对于孩子应该怎么培养他去做家务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如何培养孩子做家务,希望能帮到你。

如何培养孩子做家务

一、物质奖励。

比如用家务换零花钱。这种做法极其有争议性,有利有弊。有利的是,你用物质奖励让孩子知道什么行为被你认可,小孩可以借此形成不劳则无获的意识。另外,小孩也需要一些零花钱,家长卡得太紧,会限制以后的财务管理能力。因此,用家务换零花钱的办法,并非完全不可取,关键还是看家长怎么引导。比如我上面说的一些朋友,对孩子必须做的事情(保持自己房间整洁),是不给零花钱的。而对一些特殊项目,如洗窗户,或是家里“公共场所”的清洁,则与零花钱挂钩。另外,如Fran说的那样,要想借家务换零钱的办法来鼓励劳动意识,最好不要让孩子要钱的时候才找你做家务,而是设立一个账户,形成一定的延缓效应,这更有利于理财训练。

二、行为奖惩。

有些家庭在行为和结果之间建立关联,借此鼓励小孩从事家务活动。比如Leah说的做完了家务才可以去逛商场、游泳,Cherisse说的完成了家务才可以和朋友去玩,属于行为主义说的正向巩固。而Jon的做法是,孩子不完成某事,就take privileges away。谓privilege,就是孩子享受的一些并非其权利的东西:吃喝住行这都是他们的权利,是必须的,而玩游戏、给他们手机,则属于“优待”(privilege)。孩子没有做什么事,把这些优待拿走,也是良好训练,属于“反向巩固”, 同样可以雕塑孩子热爱劳动的行为。

三、内在激励。

2015年,布朗大学的一份简报指出,美国现在越来越多的大人,回到家里感觉的压力和负担远超过工作场所,家务的分担,是很多成人的压力源,也是很多矛盾的触发点。作者强调,家长的侧重点,应把家务劳动向着“照顾家人”的方向去引导,而不仅仅视其为差事和负担。换言之,让孩子做家务,是让其有意识地去照顾自己,也通过分担家人的家务,关心、照顾他们。这是尽量利用孩子人性优点来做事,强化他们的内心激励。因此,应该在孩子完成家务之后,感谢、鼓励他们对父母、兄弟姐妹的关心和照料。千万不要吹毛求疵,说这不好那不好,这会形成一种精神惩罚,让孩子认为不作为可能还简单一些。另外一种内在激励,是尽量一家人一起完成家务,甚至在做家务的时候打开音乐,让其变成非常快乐的家庭活动。

孩子的家务清单

9-24个月:可以给孩子一些简单易行的指示,比如让宝宝自己把脏的尿布扔到垃圾箱里。

2-3岁:可以在家长的指示下把垃圾扔进垃圾箱,或当家长请求帮助时帮忙拿取东西;帮妈妈把衣服挂上衣架;使用马桶;刷牙;浇花(父母给孩子适量的水);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

3-4岁:更好地使用马桶;洗手;更仔细地刷牙;认真地浇花;收拾自己的玩具;喂宠物;到大门口取回地上的报纸;睡前帮妈妈铺床,如拿枕头、被子等;饭后自己把盘碗放到厨房水池里;帮助妈妈把叠好的干净衣服放回衣柜;把自己的脏衣服放到装脏衣服的篮子里。

4-5岁: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独立到信箱里取回信件;自己铺床;准备餐桌(从帮家长拿刀叉开始,慢慢让孩子帮忙摆盘子);饭后把脏的餐具放回厨房;把洗好烘干的衣服叠好放回衣柜(教给孩子如何正确叠不同的衣服);自己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5-6岁: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帮忙擦桌子;铺床/换床单(从帮妈妈把脏床单拿走,并拿来干净的床单开始);自己准备第二天去幼儿园要用的书包和要穿的鞋(以及各种第二天上学用的东西);收拾房间(会把乱放的东西捡起来并放回原处)。

6-7岁: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在父母的帮助下洗碗盘,能独立打扫自己的房间。

7-12岁: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做简单的饭;帮忙洗车;吸地擦地;清理洗手间、厕所;扫树叶,扫雪;会用洗衣机和烘干机;把垃圾箱搬到门口街上(有垃圾车来收)。

13岁以上: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换灯泡;换吸尘器里的垃圾袋;擦玻璃(里外两面);清理冰箱;清理炉台和烤箱;做饭;列出要买的东西的清单;洗衣服(全过程,包括洗衣、烘干衣物、叠衣以及放回衣柜);修理草坪。

凡是从小就好吃懒做、不爱劳动的人,长大了多不能吃苦,独立自谋能力差,工作成就平平。因此,望子成龙的父母从孩提起就应为孩子创造一种环境和条件,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训练,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生成一双勤劳的手,使其终身受益。

让孩子做家务的好处

1.帮助孩子锻炼身体

2.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3.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4.培养孩子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5.磨练孩子的意志

6.锻炼孩子大脑

7.丰富生活知识

8.促进家庭和谐、亲子感情

9.让孩子有课感恩的心

10.培养孩子独立性

免责声明:
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来宝平台无关,请读者仅做参考,如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请向我们举报,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举报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