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该不该干家务给钱的辩论说明

2022-05-091

有些爸妈非常宠爱孩子,总是事无巨细地为孩子包办一切,不想让孩子去做家务活,其实做家务活可以很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的,那么孩子该不该干家务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孩子该不该干家务给钱的辩论,希望能帮到你。

孩子该不该干家务给钱的辩论

正方家长:给孩子发家务工资大有好处。

明明为得到心爱的玩具与父母定了协议,承包了擦地的工作,一天可以得到2元钱的工资。但是,擦不干净就扣除1元,还要被罚再擦一次。在硬性指标的指导下,明明认真地完成了规定的家务活,父母做到奖罚分明,明明也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养成料理家务的好习惯,增强自理的能力。

像明明父母这样的家长认为应该把家务劳动量化,每项工作都可以定一个比较明确的指标,完成以后可以用工资的形式来奖励。用这种激励的方式可以教育孩子热爱劳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意识。并且社会就是一个量化分工的社会,当孩子经过家务劳动的锻炼后,当他步入社会时,会很快地适应社会的竞争和挑战。

反方家长:给孩子发家务工资是个坏方法。

有的家长表示,孩子干家务活、学习等,都用不着任何奖励,因为这都是应该的。“如果在家里,爸妈能够抢着干家务,孩子耳濡目染,时间一长很自然地也会干家务了。我就是天天干家务,现在女儿有时候也会说帮我洗碗。”很多家长认为,没必要掏钱让孩子做家务。

还有的家长认为家务就是家庭的义务。让孩子做家务是不应该给予物质或金钱的奖励的。做家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素质教育,是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应做的必修课。另外,让孩子把做家务当成对家庭的一种奉献,对父母辛苦抚育的一种回报,从小养成劳动的观念,树立一种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比只会追求金钱,追求金钱至上的观念要好得多。

专家:两种观念都没错,选对方法才重要。其实,上面两种观念都具有代表性,前一种偏向于适应社会的观念,后一种则把重点放在孩子的思想教育上。

孩子做家务的正确方法

发家务工资要遵循原则。

给孩子支付做家务工资,就要根据孩子创造价值而支付。不是孩子做家务,就要给他支付工资,而是要看他这个家务是否创造了价值。如果孩子打扫地板,并不是他打扫了,就要给支付工资,而是看他打扫的效果如何。这样的话,就会让他明白,不是付出就有收获,而是自己的付出能够给别人创造价值。因此,这个工资可不能乱开,而是遵守一个市价原则。

要正确引导孩子价值观念。

家长要尽可能地让孩子明白,做家务活有无报酬是次要的,为爸妈分担家务是有责任感的体现,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父母和孩子一起做家务,也是亲子活动之一。不过,教育不可能立竿见影,家长还是应在平时身体力行地引导。

家长奖励也要有技巧。

家长可将金钱报酬改为给孩子计分的方式,如到动物园参观需要多少积分、买新书包需要多少积分等,或者在孩子做家务后,给他烧个喜欢吃的菜,引导孩子对劳动意识与金钱意识有所区分。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家务活

9-24个月

可以给孩子一些简单易行的指示,比如可以让宝宝自己拿汤匙吃饭,把脏的尿布扔到垃圾箱里等;

2-3岁

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把垃圾扔进垃圾箱,或当家长请求帮助时帮忙拿取东西,如帮妈妈把衣服挂上衣架;使用马桶,刷牙浇花,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

3-4岁

除了以上技能外,还要喂宠物,到大门口取回地上的报纸,睡前帮妈妈铺床,饭后自己把碗盘放到厨房水池里,并帮助妈妈把叠好的干净衣服放回衣柜,把自己的脏衣服放到装脏衣服的篮子里;

4-5岁

则要学会准备餐桌,饭后把脏的餐具放回厨房,准备自己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将自己用好的毛巾、牙刷挂好、放整齐(这个时候如何发挥指令很重要。如果一个模糊的指令,“把餐桌收拾好”,就会让孩子困惑。家长需要把一个任务分拆成一个个步骤,从帮家长拿筷子开始,慢慢让孩子开始帮忙摆盘子,这样他才会确切的理解家长的要求。)

5-6岁

自己准备第二天去幼儿园要用的书包和要穿的鞋,并且学会收拾房间的技能;

7-12岁

需要学会做简单的饭,帮忙擦地,清理洗手间,扫树叶,扫雪,会用洗衣机。

13岁以上

换灯泡,换吸尘器里的垃圾袋,清理冰箱、灶台,修剪草坪等繁杂的家务也被列入清单。

免责声明:
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来宝平台无关,请读者仅做参考,如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请向我们举报,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举报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