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主要使用的活塞式制冷压缩机机器的自动化程度低

2021-12-052

航空食品冷链操作设备数量少,技术落后。个别航空食品企业原料、半成品以及成品存储的温度达不到标准;对餐食进行速冻冷却的急冻库冷冻速率低;餐食的装车在露天而非在过渡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配送餐食的食品车超过使用年限仍在使用。造成这种窘境的直接原因是目前我国航空食品企业冻库数量严重不足,原有设施设备质量低劣。

虽然航食企业都很重视航空食品生产过程中要求极为严格的热加工食品速冻冷却制作工序,但使用的一些国内生产的速冻机却达不到速冻要求。如我国目前主要使用的活塞式制冷压缩机,机器的自动化程度低,可靠性差。国外普遍使用的高效蒸发冷凝器,可使系统和压缩机节能20以上,同时工作寿命长,维修费用低。配送餐食的食品车,进口车辆往往可以达到10年左右的使用年限,而国产冷藏车往往5年左右就问题频出。技术设备的差距成为我国航空食品冷链操作出现“断链”的主要原因。

对冷链操作缺少认识影响操作。不仅是乘客对于冷链操作的认识缺乏了解,而且很多从业人员也只是一知半解。一些操作人员工作热情很高,忽视低温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长时间在低温冻库进行操作,时间一久就自然会产生各种不适症状。与其相反的是个别操作员工认为只要是低温就可以防腐保鲜,为了操作环境相对舒适,将需要冷冻储存(-18℃以下)的原料放入冷藏(0℃~5℃)库中。此外还有供货商投机取巧,长途运输过程中关闭制冷机,将要到达目的地时再次制冷造成复冻原料或者解冻原料;餐食生产过程中只重视终端产品的冷藏而忽视生产过程中半成品的温度等等。

免责声明:
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来宝平台无关,请读者仅做参考,如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请向我们举报,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举报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