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好氧法处理渗滤液与城市污水混合废水的可行性

2021-07-072

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是种成分复杂且随填埋技术应用的重要内容11,23.渗滤液与城市污水处理厂合并处理是目前国内常采用的处理方案。由于垃圾渗滤液水质成分复杂、水质、水量波动大,在采用此种方案时,应根据渗滤液的水质情况合理地控制渗滤液与城市巧水的比例,保证水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所レッ,有必要对合并处理时渗滤液量和城市水量的合理比例进行研究,对实际工程的应用并确保污水处理厂的度好运行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2研究方法。1废水水质渗化液和城市巧水分别取自苏州击子山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和苏帅城西污水处理厂和苏州城建环保学院生活区化池。水质。

水质指标巧度变化范窗渗滤液城市污水江巧省扉蓝工程巧纪学术带头人巧基金巧。

2.2工艺流程采用厌氧水巧酸化好氧工艺流程见图1对渗巧液与城市污水合并处理的可行性迸行研巧。

厌氧段采用新型、稳定、篼效的6反应巧41,将其控制在水巧酸化阶段好氧段采用传统的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ABR反应器和巧气池合建式均由PV有机玻璃加工制作。ABR由四个隔室组成,其总有效容积力巧。2レ其中第二、H和四巧室的容积均为3.4レ第隔室的容积为3.0L.巧气池有效容积为6.3L.

集气曾哪嚷气头7型空压机胗进珥,睐沉淀池1出水植排泥2.3主要运行参数将渗巧液和生活污水レッ定的体积比VA:VA混合,并根据运行状况逐步提高渗滤液在混合废水中的比例,考察在同心4:八4比例时不同条件工艺的处理效果。研究过程中厌巧段的巧为口。2~26.4 h,好氧段的HRT为6.4~12.8h.运行期间巧气池中LSS浓度为2300~5500g凡控制泥龄在3.5~10间。考虑到实际应用,未对厌氧反应器的温度进行控制,式考察在自然温度及其变化条件下的处理效果。研究期间的气温为18.0~27.5仁。

2.4系统的启动蒋经适当预处理的污泥装人尺反应器,使各隔室的浓度为18几左右。巧气池中污泥浓度为凡左右。1生活水为原水,进水防0化9.6~200啤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1~系统进出水∞D的变化和处理效果,整个系统的处理效果基本稳定,处理出水斯稳定在32.3~34.0啤[凡之间,000的总去除率稳定在80.0~81,说明系统的启动阶段已基本完成。

为考察渗滤液与城市污水合并处理的合理混合比,根据厌氧好氧系统的运行状况,逐步提高渗滤液与生活污水的比例体积比,VsH:VH=l:9,2:8,4:6,1:1,3:2对不同运行条件下证打混合比、污泥负荷或容积负荷等整个工艺系统及各处理单元的处理效能和有关指标结合不同的原渗滤液∞D浓度分别作了考察。

分析去除率%次数进水1巧,1饥。

好氧出水好巧总去陈率撕。:启动运行时间为近半个月,表中所列为启动后期运行穗定阶段的化杖振。

3结果与讨论3.1渗al液∞D浓度为37005500g几时的合并处理混合比为VA:Vh=l:9、运行稳定时THRT段巧气池为6.4~8.0,整个系统对000的去除率达。3?92.3,其中ABR和好氧段对OOD的去除率分别为巧。0~24.1和77.5~90.

5.此外,随停留时间的缩短和ABR进水负荷的提篼ABR进水容积负荷为0.95~1.2kgOD/3 1,和好巧段的运行均较稳定,处理效果明显。

、整个系统运行稳定,0和议巧5的总去除率议取5分别由原混合废水的763.0~907.:25.1~巧。9先,处理效果明显。研究发现,八8尺出水改瓜5有所升商,去除率出现负值。对其进出水改瓜5/防0的分祈表明,经处理后,废水的可生化性均得到有效地改荐。巧氧段的运行稳定、处理效果佳。

混合比为Va:VH=4:6和5:5时图2和困3,系统的运行仍是稳定和有效的。但随着混合废水中渗巧液所占比例的提离,难降解有机物增多,有害物巧多,处理难度增大,出水000上升。沿合比为4:6、THR分别为19.6h和24.5h时出水OOD和Ba浓度分别为243.3g凡、说。9g几和172.6g几、泌。3g,混合比例为5:5、THRT分别为32.5h和19.6h时,处理出水OOD和Ba浓度则分别为479.5g/L、说。3g凡和434.7g、94.3g儿Q出水000浓度超过4011/但攻〕浓度则仍低于100几。在上述两种运行条件下,胃的运行状况与混合比例较低时的情形有定区别。由于混合比的提篼,进人ABR中产酸菌的作用加强,产甲掠菌也得到生长,因而此时ABR的水解酸化及定程序的产气作用,对整个系统稳定有效的运行起到了明显促进作用。

£去巧车805去除牵,=4:6时的处理效果8进水好巧进水坦终出水处理系统了口浓度去除率=5:5时的处理巧果可知,此比例下系靳的处理效果明显下降。当刊瓜了为32.5 11时,处理出水0瓜和攻取5分别为861.2g和221.8g/L,出水水质明显恶化。观察发现,处理出水浊度和色度大大提高。好氧段巧气池中出现较多泡沫,导致曝气池中污泥的定流失,影响7好氧池的运行。

0去巧车好氧巧水处理巧统肪5浓度800,去巧车终出水巾巧度困4Vs:VH=6:4时的处理效果3.2渗滤液瓜浓度为65008碟5 8几时的合并处理此阶段进行了VsH:VH分别为2:8、3:7和l:l的研究。混合比为2:8、17巧了为28 1混合废水的进水000和605浓度分别为1732.3凡和624.5啤凡时,处理出水0和防5分别为426.7啤凡和106.28凡,总去除率分别为75.

3和拍。0.其中ABR反应器对OOD和BOD5的去除率分别为16.1和1.9ABR反应器中州4浓度由351.7几提篼到其出水的378.2g,肪D5AD由进水的0.提高为0.42.好氧段对兔登傻的去除率则分别为的。7和67.8,处理效率明显低于上述较低浓度的情况。

混合比例分别提离至3:7和1:1后,000和议瓜5的处理效率进步下降,分别由70左右降至60左右,出水和议瓜5分别由788~863.

先。说明在较窝原渗滤液浓度情况下,随混合比的提高,对处理系统的影响程度加剧图5和图6.

3.3系统运行结果3.3.1处理效果运行结果表明,随渗巧液与城市污水混合比的提商,相同停留时间的处理效果总体上相应下降。当原滤液浓度较篼时,这种下降趋势极为明显。

但这种处理效果的下降趋势在原渗滤液浓度较低3700~ 4500g时则呈现出定的临界性。由图7可见,就去除率而言,当混合比为1:9至5:5时,系统对防0和改瓜5的去除率比较平稳,分别械化请这漏漏巧擦48民进水心了口浓度处理系巧0去除率受终出水3.3.2好氧段动力学分析传统模式式1认为,若进水有机物浓度提离,则可通过改变运行参巧使护保持不变,3使处理出水水质保持不变。这模式对于如城市水等浓度较低且水质较为稳定的废水的处理无疑是适用的,而当进水水质有明显的变化或存在多组分时,上述模式则难《准确地描述有机底物的利用速率,因此时处理系统的出水水质不仅与Fw有关,还与进水浓度有关W.对此,应用Grav模式式2则能更确切地反映底物的去除规律。

1=3:7时的处理巧呆ABR进水好《进水处理系统足终出水〔00浓度口田805浓度OD去除率由此可见,就处理效果而言,当原渗滤液的浓度较低时,合并处理时获得良好处理效果的可行混合比远离于篼的原渗滤液浓度。当原渗滤液OD浓度为3 700~4500g/L时,其混合比达5:5时仍可获得良好的处理效果而当原渗滤液0浓度为6500~8885g/L时,其获得良好处理时的可行混合比宜控制在2:8内。

式中有机物降巧速度常数41进、出水浓度g废水流量13/污泥浓缩巧先;巧气池容积3有机物降巧速率常数41n反应级数般假定=1.

根据污泥负荷的概念,可将式2整理为式3形式。

显然,式3的基本含义是,当K2和Fw保持不变时,出水水质随进水的浓度而变,并非只要保持Fw即可保证稳定的出水水质了。当进水有机物浓度提高时,只有调整污泥负荷Fw及污泥龄才能稳定出水水质。

质与处理效果数据的拟合结果。由图8可见,当原渗滤液浓度较低时所得的拟合结果较好,但其中当在78~90和80~96之间,说明混合比例高达5:5时,系统仍能篼效运行,但此时由于混合进水的浓度提篼∞D和BOD5分别为2化,渗滤液中有害物的抑制作用明显。原渗滤液浓度为6 500~8885g/L时,随混合比的提篼化8、3:7、1:1,处理效果急剧下降。

围7不同VsH:Va时的处理效呆原渗巧液汾0=37005500啤九,括弧中巧据为了阳苗6巧後山1巧%讲化讯蚁读混合比为6:4时,出现较大的偏离。当原渗滤液浓度较篼时,则拟合的离散性程度较篼,且随混合比越高,离散程度越篼。上结果表明:1在较低的原渗滤液浓度时,由于进水中有害物质较低及ABR反应器的有效截留作用,使得好氧段能在较商的混合比下运行而保持其良好的稳定性;当原渗滤液浓度提篼时,方面BOD5WH4N比例下降,另方面有害物质量增多,产生了对好氧段运行的危害;2在较低原渗滤液浓度和较低的混合比时,微生物的作用受到的影响较小,其降解动力学常数拓基本保持不变,确可视其为常数,但当原渗滤液浓度较篼且混合比较高时,则微生物的活性将受到诸如NHN等有害物的影响,表现出对有机物降解速度的下降。因而可知,在进入生物处理之前对渗滤液进行预处理是必须的。

渗滤液水质对处理效果有明显的影响。随原渗滤液浓度的提篼或混合废水中渗滤液比例的提高,有奉有害物质对好氧处理产生抑制作用,说明在合并处理前进行预处理是必须的。此外,随混合比的提高,调整好氧段负荷是保证好氧段正常运行的有效措施。好氧段污泥龄的控制对泥沉降性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5参考文巧4沈巧良。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理论与应巧,中国环巧科学出版社,北京,1999 5沈巧良,王宝贞,杨绘大等,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垃圾渗巧液混合废水。中国给水排水,1999,1551012 6小莱斯利。格宙迪。口。等著,废水生巧处理理论与应用李献文等译,中国连筑工业出版社,北京,巧89沈巧良副教授,博壬河海大学博壬后流动站,在职。国际水质访会会员。已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近70篇,主审和主编全国统编教材两本,出化专著本。

《清染防治技术》辑部二年六月二千日

免责声明:
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来宝平台无关,请读者仅做参考,如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请向我们举报,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举报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