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首台套高端装备加大扶持力度

2022-06-150
     推进国产重大技术装备的自主化进程,加快实现高端装备制造的进口替代,成为今年两会期间装备制造领域的代表和委员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作为机械行业领军企业的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洪斌带来了关于加大对国产首台(批)套高端装备支持力度的提案。

  五大瓶颈制约自主创新

  任洪斌说,目前高端装备的自主创新困难仍比较大,尤其是首台(批)套高端装备自主创新中的诸多困难仍需国家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措施予以支持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落实依托工程难。高端装备多数应用于重点工程,项目投资量大,业主责任重;自主创新的首台(批)套高端装备缺乏应用业绩,用户为减少风险,不愿尝试使用。这使落实首台(批)套自主创新高端装备的依托工程难,耽误了验证国产高端装备是否过关的时机,减慢了国产高端装备发展的进程。

  用户订购和使用首台(批)套国产装备的风险缺乏合理分担。由于国产首台(批)套高端装备没有应用经验,用户在使用时的风险大于进口的同类装备,因此应在风险分担上由国家有关部门做出一些制度性的安排,承诺由国家交付一部分保险费,承担一旦发生风险时的部分经济损失补偿责任。但是,目前这一机制尚不完善。

  对敢于使用国产首台(批)套高端装备的用户缺乏足够的鼓励。目前国家有关部门的鼓励多停留于精神上,没有与用户因支持国产装备而为国家节约的投资,以及国产设备投入运行后可能获得的额外收益挂钩,激励力度不够。

  对研制首台(批)套国产化高端装备,尤其是研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高端装备的单位和人员缺乏有效的鼓励。研制高端装备的设备制造企业需付出大量的经费和人力,国家应加大对此类研发活动的支持。

  支撑高端装备自主发展的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主机的发展。我国高端装备的核心关键零部件制造业的发展长期滞后,水平难以满足主机配套需求,已成为制约高端装备自主创新的瓶颈。

  适度保护特定高端装备国产化市场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我国要加快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其发展对我国装备工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就如何加快培育这一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任洪斌提出以下建议:

  制订政府采购法(或条例),对特定的高端装备国产化的市场给予适度合理保护。

  对特定的需要加快国产化的高端装备,如果用户因使用国产首台(批)套装备而发生重大损失,由国家对用户的损失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偿。

  用户使用国产首台(批)套高端装备时,应允许其从与进口设备相比所节约的投资,以及该国产装备投入运行后因成本降低而产生的超额效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奖励有关人员。

  国家对经用户使用证明获得成功的国产高端装备的研制单位和有关个人给予补助和奖励。

  在“十二五”规划中,尤其是在“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专项规划中,有关部门应对高端基础零部件给予充分重视,加大国家财政资金和相关扶持政策的支持力度。
免责声明:
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来宝平台无关,请读者仅做参考,如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请向我们举报,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举报
收藏 0